我要看电影纽约「纽约林肯中心演出表」

互联网 2023-02-02 17:22:1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我要看电影纽约「纽约林肯中心演出表」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丨郭如冰

说到纽约电影文化的多样化,贡献最大的应该是各类文化机构,即那些不是电影院但又放电影的地方,比如博物馆里的电影部门、世界各国驻纽约的政治、文化组织里面的电影部门等等。

在纽约,放电影的机构数量甚至超过了艺术影院;这些机构放映的电影数量可能没有商业影院和艺术影院多,但是质量和选题绝不逊色。

这些机构的电影放映厅通常隐没在一条小街的一个小门背后,远没有电影院那样醒目,但设计更合理更干净;它们没有大招牌也基本不会打广告,走的是愿者上钩的路线。

要是没人介绍,或者没什么契机知道这些地方的话,大部分人在纽约生活几十年也不会到这些地方去看一场电影。他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在纽约可以看到的最好的电影。

纽约的电影机构中全年每天都放电影的只有两家:林肯中心(Film Lincoln)和 Museum of Modern Art(以下简称MOMA),这两家的气质风格很不同,但都是纽约最重要的电影机构,资源和眼界罕有敌手,两家一起撑起了纽约迷影世界的一片天空。

林肯中心是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Lincoln Center of Performing Arts)下属的十一个机构之一,和它平行的包括茱莉亚音乐学院、纽约交响乐团、纽约芭蕾舞团等等。

纽约的林肯中心是一片统一设计的区域,包含广场、水池、小树林、大大小小的剧院、学校、图书馆,属于纽约除了中央公园以外非常难得的一大片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我们的林肯中心就窝在这片区域的两个小角落里——和窄窄的65街隔街相对的三个放映厅。其中最大的那个叫Walter Reade Theater,地方非常难找,要从街边一个小楼梯走上去寻觅一个最不起眼的门,但它是很多人心目中(包括我)纽约最赞的一间放映厅。

这里不仅每个座位都是好座位,而且银幕的尺寸和空间配置很完美;更关键的是,纽约的导演演员见面活动有超过一半都是在这个厅里进行。

林肯中心之所以如此重要,很大原因是因为它承办了纽约非常多重要的电影节,包括今年已经到第53年的纽约电影节;而且它还有自己的媒体终端,那就是双月刊杂志《Film Comment》。

每隔几天官方网站就会更新几篇来自《Film Comment》的文章,结合本地正在放映的电影展开源源不断的讨论。 除了承办各种电影节之外,林肯中心的日常放映和专题回顾也有很高水准,甚至可说是纽约的最高水平。林肯中心的策划经常比Film Forum和IFC Center更专业化。

比如说举办导演回顾展,林肯中心一般不会办小津、希区柯克、特吕弗这样的已经遭到各种热捧的大师(即使办大师的通常也会选择比较新颖的角度,例如侯麦的喜剧),而是更倾向于挖掘稍微年轻的、仍在创作中的有特色的导演,像贾木许、佩德罗·科斯塔、贝特朗·波洛尼、鲁本·奥斯特伦德之类。

吉姆·贾木许

除了放映导演自己的作品,林肯中心还会让导演选择几部对他影响最深的影片整合到策划中,并请他亲临介绍。

在电影主题策划上,通常就不会用「犯罪电影」这样空泛的题目了,而是更强调学术含量,例如「小津和小津的追随者们」,这个系列就会把小津和文德斯、侯孝贤、贾木许和是枝裕和的电影一起放映,观影者会得到更具历史感的观影体验;比如斯科塞斯策划的波兰电影杰作展,放了「电影基金会」修复的二十多部波兰经典电影,包括瓦伊达、哈斯、扎努西、基耶斯洛夫斯基等导演。

再比如Film Comment Selects这个系列,是由杂志的编辑们选片,包含了拉乌尔·鲁伊兹(Raul Ruiz)和洪常秀这种更加小众导演的作品。我最近一次参加的是「Titanus: A Family Chronicle of Italian Cinema」,是以意大利电影发行公司Titanus为线索展映意大利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品的影片(多为新现实主义),包括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德西卡、奥尔米等导演的早期作品,让我补上了重要一课。

林肯中心全年固定的电影节有14个(电影节话题将在后文单独讨论),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导演回顾展,特别策划展,所以几乎每天都在至少1-2个特别系列中。更夸张的是,除了这些电影节和特别系列,林肯中心也会选很多新片上映(大部分都会拉来导演做Q&A)。

只是对于林肯中心来说,新片的概念就不仅是最近上映的电影了,而是只要纽约还没有影院发行过的电影都是「新片」。因此蔡明亮的《青少年哪吒》也作为新片上映,园子温的《庸才》和《地狱为何恶劣》、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侯麦的《圆月映花都》都作为新片上映过。

《圆月映花都》

当然也有真正意义的新片(虽然很多时候藏在一些专题系列里),我曾经在这里看过《IT狂人》里的Moss(理查德·艾欧阿德)导演的《双重人格》,他是我见过的两个回答问题最机智的导演之一(另一个是前面说过的怀斯曼),他提到那部电影的最重要灵感来源是《花样年华》;

看过《恋恋书中人》,听导演和主演们谈独立电影的创作环境;看过维伦纽瓦的《宿敌》;看过蔡明亮的《郊游》;看过贝罗奇奥的《沉睡的美人》,老爷子接受采访的时候都快睡着了;看过欧容的《花容月貌》,导演说起话来总是笑眯眯、温温柔柔的;最近看过鲍姆巴赫的《年轻时候》和温特伯格的《远离尘嚣》,他们和我想象中真不是一个画风……

《远离尘嚣》 《远离尘嚣》

来纽约这几年,在林肯中心看过的电影太多太多,不管电影好不好看(大部分是很好看的),在这里总能感受到观众和电影人对电影的热忱,让我觉得这里是电影本身受到最大尊重的地方,我爱这里。

每次走进三个厅的任何一个,坐到我自己最喜欢的那个位置,心中就充满归属感,并对接下来要放映的影片,不论它是什么,生出坚定的信任来。(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