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本位制」黄金本位制(黄金本位制到现在的货币制度)

互联网 2023-01-31 15:46:54

最近很多人在问「货币金本位制」黄金本位制(黄金本位制到现在的货币制度),今天神州网就「货币金本位制」黄金本位制(黄金本位制到现在的货币制度)展开分析。

引言

经济史反思与总结:国际货币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之间是否有联系。固定汇率条件下稳定政策的核心问题还要再次加以强调:“只要还不能不考虑外国的物价上涨,在两件事物中就只有一件可望实现。或者保持国内价格水平的稳定,即法定经济目标意义上的货币价值稳定;或者保持汇率的稳定,……在物价上涨的环境里,谁对公众同时承诺这两者,既保持稳定的汇率,又稳定国内的物价水平,那么事先就很清楚,他根本不能实现这一许诺。”

国际货币体系

联邦德国稳定政策的问题清楚地表明,国际经济关系的制度框架可能使国内的政策目标十分难以实现。在各国间物价上涨率不同时,布雷顿森林体系中规定的,优先保证汇率稳定的目标,加重了在国内稳定价格水平的负担。这一点要联系制度框架来说明。我们先限制在货币和外汇政策方面,说明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中,外部经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

在历史上,黄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两个例子,这两种货币制度以不同的方式致力于实现内部稳定和外部稳定的目标。这两种解决方法都是不充分的,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运行能力。

早在19世纪初,黄金货币就从英国开始作为统一的外贸货币。尽管从未有过正式的黄金货币制度,但它的运行规律在1880年到1914年的全盛时期是国际公认的。那一时期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是实行金本位制的基础。金本位制的运行方式是一国流通中的纸币可随时按法定交换比率兑换黄金。在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与流通中的纸币之间存在固定的联系。黄金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也被普遍接受。

在金本位制条件下,两国以致所有国家间的汇率是固定的,因为各国货币与黄金有固定比价,而黄金价格是相同的,所以金本位制是一种固定汇率。另一方面,金本位制可以使多国的贸易自动平衡。对这一点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从A国因物价上涨率低而取得对B国的贸易顺差出发,为平衡贸易差额,与逆差相等的黄金量会从B国流入A国。按照本国货币与黄金的固定比价,B国流通中的货币量相应减少,A国流通中的货币量相应增加。

按照古典经济学的看法,货币数量的这种变动会引起价格变动,B国的价格会低于A国。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又引起商品流向的变化。A国由于出口价格上升和进口价格下降会失去原来的贸易顺差,B国则会出现贸易平衡。所以,所谓黄金的自动调节机制可以通过国内价格水平同黄金储备相适应来保证贸易平衡,从而可能在较高程度上保证国际贸易往来的稳定性。

金本位制在稳定国际贸易方面的优点是同放弃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一起产生的,一国的货币信贷政策必须取决于中央银行黄金储备的变动,取决于贸易平衡状况,而不能针对国内的经济波动。在价格不完全灵活的条件下,当出现贸易逆差时,不得不忍受生产下降和失业,出现贸易顺差时,则要忍受价格上涨。一国货币要通过内部价值的不稳定来换取外部价值的稳定。金本位制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结束,纸币不再能兑换黄金。

英国在两次大战期间虽短期恢复了金本位制和同美元的旧比价,但是维持估值过高的货币总是弊多利少,因为这会使出口在国际市场 上缺乏竞争能力。金本位制的最终解体和自由贸易政策的结束导致了世界经济危机:所有国家经济政策的制订者们都不再愿意仅仅为了保证国际贸易的自由而忍受失业或者通货膨胀。他们希望本国的经济稳定政策能独立于其它国家,能为自己的经济目标服务。他们不再能够忍受放弃本国的经济政策以服从国际收支平衡的强制。他们认为,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都应为独立地调节本国经济服务。

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和英、美放弃金本位制那一时期,汇率波动、货币贬值、贸易战争、外汇管制、取消货币的可兑换性等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常见现象。国际贸易迅速萎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英美方面为重建和重整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体系做出了努力。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决定建立一个新的货币体系。建立这个体系的主导思想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保证货币稳定,提供过渡性贷款以帮助国际收支陷入困境的国家。

为实现这些目标,就要求国际贸易的参与国互相承担义务,在货币政策上互相谅解,阻止通过单方面地改变汇率取得领先地位。同时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其成员国承担义务、遵守合作协定和在国际货币政策问题上进行密切合作。在1969和1978年,为进一步发展货币体系,又对协定进行了两次修改。各成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有一个份额,用来明确交款义务和表决权以及在国际收支困难时可以取得的贷款数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其成员国的汇率政策,并可以把提供贷款同一定的条件、义务联系起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这些方式来稳定经济。

金外汇储备、固定汇率和货币可兑换性。直到金外汇储备、固定汇率和货币可兑换性。直到1944年,黄金一直是唯一公认的国际支付手段。由于黄金不能随意增加。国际贸易的发展系列受到美元和英镑两种最重要的货币后来也用作外汇储备和国际支付手段。人们为了把这种黄金和美元并存为特点的国际支付和外汇储备体系同纯粹的金本位制区别开,称之为黄金一外汇储备。它的运行能力建立在美国中央银行的承诺上。

美国中央银行随时可接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的固定比价,不限数额地把各国的美元储备兑换成黄金。美国在当时有能力做出这种承诺。因为它在缔结货币协定时支配着全世界大约3/4的黄金外汇储备。任何人都未曾预料到,美国的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第二个特征是各国货币间由于对美元,从而对黄金的固定比价存在固定汇率。按照最初的规定,允许各国汇率团结围绕官方规定的中值上下各浮动1%。

当本国货币同美元的比价超出规定的浮动范围时,中央银行有义务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便把汇率维持在规定的浮动界限内。比如在1969年西德马克升值以前,西德马克同美元的比价中值为4:1,浮动界限为3.96%至4.04西德马克兑换1美元。一种货币的汇率波动,主要是这一国家的国际贸易和资本往来不平衡的结果。当德国工业在商品交易中取得盈余或取得贸易顺差时,出口商就会在联邦银行把在贸中得到的外国货币兑换本国货币,使外汇市场上对西德马克的需求和对外币,特别是对美元的供给上升。

这种供需关系的变动引起德国马克升值和美元贬值。如果汇率达到3.96%马克兑换1美元的所谓下限(或称干预点),联邦银行就必须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出售西德马克购买美元。经过这种干预,对美元的需求提高,交换汇率又回到4西德马克兑1美元的中值。作为干预的结果,联邦银行的美元会增加。相反,当一个国家持续地出现进口盈余或贸易逆差时,它就会失去外汇储备。

结语

对德国而言,这会导致对西德马克的供给和对美元的需求提高,引起马克贬值和美元升值。在达到上干预点4.04马克时,联邦银行必须动用外汇储备,出售美元来满足因支付进口而提高的对外国货币的需求。可见马克与美元的汇率是通过外汇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动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允许改变汇率,但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即在出现所谓严重的不平衡时,对联邦德国来说,经常是在经济高涨与外贸盈余一同出现时产生这种情况的。当外国的物价上涨率高于本国时,可能会导致这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