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酱油」什么是总资产周转天数(调味品陷产能需求错配详解)

互联网 2022-01-07 08:07:20

今天,神州网给大家普及下关于「调味品酱油」什么是总资产周转天数(调味品陷产能需求错配详解)的知识。

调味品企业接连提价,引股价节节攀升。可即便不谈提价后的竞争难度,商超零售渠道里,多家主流调味品品牌去年产的商品库存仍未消化,资产周转天数普遍延长的景象,就意味着被疫情打乱节奏的调味品企业,尚未走出需求和产能错配的周期。

成本高点,业绩低谷,调味品企业掀提价潮

自从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时隔半年“食言”提价后3%-7%后,李锦记、恒顺醋业、加加食品纷纷跟随,先后对旗下产品出厂价提高6%-10%、5%-15%或3%-7%不等。

提价对业绩提振的时滞尚未渡过,二级市场已经“预支”利好——海天味业自涨价传闻出现后,股价一个半月内从85.5元/股上涨近5成至124.4元。恒顺醋业和加加食品也在涨价消息公布的当周多日连涨近20%。

提价是否必然带来收入提振,还存在销量变动的未知数。而本轮提价的时机,实际正处于近期调味品行业的低点。

以海天味业为例,去年二三季度,其占收入主体的酱油、调味酱、蚝油、线下渠道收入大多持续保持双位数增长。而今年二季度开始,除体量约2%的线上渠道,其他分类皆出现高个位数下滑,三季度的颓势虽有所扭转,但仍相对低迷。

恒顺醋业并没有海天味业在去年二三季度的高业绩基数,但在今年二三季度同样遭遇了线上高增以外,线下、醋、料酒业务收入持续恶化,两位数收缩的境况。

至于加加食品,直接在二三季度由盈转亏。连股权激励的业绩考核目标,都变成了2021年营收不低于16亿元,净利不低于1000万元。粗略估算,0.625%的净利率与往后两年10%的考核目标,相差16倍。

近半年的业绩压力只是调味品行业长期承受成本压力的最后一个导火索。有头部调味品公司告诉财经网产经,成本压力实际从2019年的用人荒开始已经显现,接着延续到原料上。

大豆成本压力早在去年就已显现。从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一主力(AM)近两年的指数变动看,2019年年底开始,该指数从3500点左右急涨,于2020年上半年窜至5000点附近。而后经历短暂休整,到2021年年初到达6300点并徘徊至今。

也正是如此背景下,关于海天味业四年一调价的传闻在2020年12月甚嚣尘上。只不过当时海天味业表示,虽然大豆等大宗农副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扬。但2021年海天产品无提价计划。

“调价需要考量的因素太多,公司要在出厂利润,经销商利润和消费者接受价格空间段上找到平衡。”前述某企业向财经网产经分析了行业对于提价反复踟蹰的原因。

资产周转时间延长,渠道库存动销迟缓,调味品线下存风险

是什么最终激化了行业的成本压力?库存周转时间的延长、终端零售动销的不畅,或许是又一个导火索。

根据海天味业往年的三季报,2019-2021年三年间的三季报里,总资产周转天数分别是371.3、394.6、437.2天,总资产周转率分别是0.727、0.684、0.618。由此可见,今年三季报的海天,资产周转情况相较往年速度偏慢。

加加、恒顺亦是如此。2019-2021年三年间的三季报里,加加的总资产周转天数分别是482.4、504、696.9天。恒顺的总资产周转天数分别是577、567.3、609.6天。

产经报道|调味品陷产能需求错配:资产周转天数频延长,去年3月的酱油还没卖完

图片来源:财经网产经摄

放缓的不止厂家的资产周转,调味品在商超零售渠道的库存消耗速度也不算乐观。财经网产经近日走访北京多家大型商超发现。海天味业旗下各式酱油产品的生产日期较为分散,大多平均分布在今年1/3/5/7/8月。偶尔有大瓶/桶装产品或高端的清简酱油的日期为去年10-11月。按照相关产品18个月的保质期计算,后者的可售时间只剩下三分之一。

海天之外,李锦记多款常规500毫升容量装的酱油生产日期集中于今年1-3月。但包括海鲜调味酱、桂林辣椒酱在内的多个酱料生产日期则为去年10月。

产经报道|调味品陷产能需求错配:资产周转天数频延长,去年3月的酱油还没卖完

图片来源:财经网产经摄

厨邦旗下有多款今年1月产的大瓶装酱油打折促销。太太乐旗下的多个款式酱油生产日期集中于去年9-11月。而铺货量相对较少的加加,则出现有多个大瓶/桶装去年3月的货还没卖完的情况。考虑到其两年保质期,其可售时间只有五分之一。

形势更为严峻的是金龙鱼。财经网产经注意到,某家商超内的金龙鱼丸庄酱油,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去年8-9月的货。食用油领域,部分小瓶装的葵花籽油、生产日期从去年8月到12月不等。而大容量装中,还出现了买今年1月产的玉米油,送去年12月产的葵花仁油的买赠现象。酱油和食用油搭配中,则有去年8月产酱油配去年9月产香油的组合。

产经报道|调味品陷产能需求错配:资产周转天数频延长,去年3月的酱油还没卖完

图片来源:财经网产经摄

商超零售动销的迟滞,作为厂家并非无动于衷。加加食品曾在公告中坦言,“社区团购等线上平台对传统行业、传统渠道冲击较大。公司主销传统渠道销售收入减少,导致营业收入减少。”

前述某调味品企业工作人员也向财经网产经表示,调味品50%的需求在B端餐饮,主要是线下采购。50%的需求在C端消费者,而消费者以触网较晚中/老年人为主。所以相对于化妆品、服装行业,行业整体“触网”较晚。

至于互联网巨头重金投入的生鲜电商,这位从业者也认为,现在的生鲜电商,其用户群体城市分布以一线城市和超一线城市为主,年龄以80/90后为主,仅能涵盖调味品的一小部分消费者,生鲜电商渠道未必更适合调味品企业。

不过,财经网产经注意到,综合性电商平台双十一大促期间的折扣力度,对部分社区团购平台而言,已是稀松平常。“双十一时,淘宝品牌商也会进行的一些大力度的促销,但很少像社区团购那种单品大力度折扣。”该从业人士介绍,“一般都是采用畅销款带新品的方式进行捆绑销售,其目的以新品推广,多品类占领消费者厨房为主,但这也并不是常态。”

其还透露,目前业内对O2O平台的进驻选品,主要是线下商超销售比较好的个别常规品项,以基础调味品为主,较少推复合调味料,还没有大规模全品项的进入。

商超还在卖半年前甚至一年前的货,那是否意味着,提了出厂价的产品,其终端价格传导还需要一定时间?某品牌方向财经网产经透露,商超调价的话一般都会对外发调价通知。言下之意及零售价更多取决于终端。

“调价存在一个时滞效应。”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财经网产经分析道,去年疫情爆发后,短期需求快速扩大刺激了供给端的增长。但是产品本身的消费频率并没有改变,即产能消化仍然是保持常态水平,这就导致疫情形成的短时间供求扭曲,在更长的周期内出现需求和产能的错配。

“调味品企业准备调价,本来也有倒逼渠道尽快加大力度销售存货的意思。”沈萌谈到,“经销商之后可能也会提价,一是为了消化出厂价变动的压力,二是为库存计提坏账准备。”

成本、库存压力当头,调味品行业的产能需求错配,非一次提价即可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