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收益」可转债基金行情分析(固收+”规模大增40%分析)

互联网 2022-02-14 08:50:51

今天,神州网给大家普及下关于「基金收益」可转债基金行情分析(固收+”规模大增40%分析)的知识。

经历了两年多的积淀,“固收+”正在成为基金圈的“网红”。

2021年,除了整体规模实现了较快增长,部分固收+产品的业绩也有所突破。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行业固收+基金的管理规模合计达到1.94万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了近40%;与此同时,有可比数据的固收+基金,2021年度的平均收益率为7.18%;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8.44%。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固收+并非基金行业约定俗成的概念,其缺乏统一界定标准。在具体运作中,对权益资产或是配置比例的选择,各家基金公司不尽相同,这也使得固收+基金的业绩表现存在较大差异。换言之,由于基金公司资产配置能力存在强弱之分,并不是所有固收+都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收益特征,投资者需谨慎选择投资标的。

规模、业绩双丰收

起初,按照基金公司的界定,固收+多以债券资产作为底仓,并利用少部分权益资产来增厚收益,以追求相对稳健、且优于普通债基的收益,这一概念常常被用来宣传偏债类基金。经过不断演化之后,目前行业内泛指的固收+包含了多种基金类型,如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方统计数据中,固收+基金多为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因为这两类基金的运作方式相对灵活,可搭配多种资产配置工具,以更好地实现稳健收益。

根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场固收+基金的管理规模达到1.94万亿元,相比2020年底的1.39万亿元增长了39.57%。同时,持有人户数也实现了大幅增长,截至2021年年中,固收+基金持有人户数合计超过2500万户,较2020年底增长了51%。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固收+”的火爆,一方面与2021年市场环境有关。2021年,股票基金收益不如2019年、2020年两年亮眼,且波动加大。截至2021年11月30日,2021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收益9.59%,而最大回撤达-16.39%。相较之下,混合型二级债基指数同期收益7.07%,最大回撤仅3.21%。股市波动加剧之下,“固收+”产品成为资金避风港。另一方面,在非标收缩、银行理财净值化的新时代,“固收+”逐渐成为大家稳健型投资的首选。

良好的业绩表现的确是固收+获得市场关注的主要因素之一。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年收益率超过20%的固收+基金共有67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且多为二级债基;其中,可转债基金的整体表现优于其他固收+。

“可转债在2021年走出了非常亮眼的行情,可转债指数全年上涨了29.33%,使得可转债基金取得靠前的回报。不过,经过2021年上涨以后,目前可转债市场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格上旗下金樟投资研究员王祎提醒。

具体来看,2021年度,前海开源可转债、华商丰利增强定开A、天弘添利E夺得固收+基金的前三甲,分别实现了48.64%、45.23%和44.87%的收益率。另外,广发可转债A、天弘弘丰增强回报、大成可转债增强、华商双翼、易方达鑫转增利、华宝可转债A等多只基金的年度收益率也超过35%。

除去市场行情的因素,某种程度上,固收+基金的业绩表现取决于基金经理的综合能力。天弘添利、天弘多元收益杜广向记者指出,管理“固收+”产品组合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加的资产或者策略,要有望获得长期稳定的复利,而且长期收益率比纯债要高;二是资产或者策略之间的相关性要尽可能低,最好是负相关,以降低组合波动。三是有科学化的风险控制规则,避免不可逆的回撤发生,尤其是对于稳健型固收+产品需要将极端情况下的亏损,控制在客户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业绩仍存分化

若按传统分类来看,2021年,601只二级债基的平均收益率为8.33%(剔除2021年内新成立额基金,下同);其中,前海开源可转债、华商丰利增强定开A、广发可转债A的业绩表现位列前三名。同时,2021年二级债基平均最大回撤为4.86%。该类基金的两年期排名(2020.1.1~2021.12.31),则由华商丰利增强定开A、南方昌元可转债A、广发可转债A夺得前三甲,这三只基金近两年的收益率均超过88%。

此外,2021年,613只偏债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5.91%,业绩前三甲分别为华商双翼、易方达鑫转增利和华夏永康添福。而在两年期排名中(2020.1.1~2021.12.31),偏债混合型基金的业绩前三名依次是易方达鑫转增利、易方达安盈回报和国富中国收益,分别实现了92.94%、85.79%和80.71%的收益率。

不过,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内部的业绩分化仍然突出。例如,2021年度,偏债混合型基金中有12只基金的年度跌幅超过4%,表现最弱的中银顺兴回报2021年的收益率为-5.43%。

换句话说,2021年度,固收+基金的业绩表现存在一定分化。

对此,格上旗下金樟投资研究员王祎向记者分析,固收+产品的业绩分化来源于资产配置差异和个券选择的差异。一方面,不同风险偏好定位的固收+产品,其投资于债券、可转债、权益等资产的比例中枢存在差异,而不同资产的收益差异将带来产品收益的差异。另一方面,同一类资产类别下仍然有个券选择的差异,个券的分化也将带来产品收益的差异。

另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则向记者分析,对于固收类基金而言,信评与风控的重要性往往要高于收益。“固收+”基金虽然有权益仓位,但主要还是以固收打底,债券占据基金总资产的绝大部分比例,因此这部分的投研能力仍然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考虑权益部分的收益。因而,债券投资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固收+基金的业绩表现。

基金公司着力拓展固收+

近两年来,不少基金公司加大了对固收+市场的布局。比如,部分基金公司从组织架构、团队建设等方面发力,组建了专门的固收+团队,并细化了投资策略,将旗下固收+产品分门别类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也有基金公司采用双基金经理管理制度,来运作固收+产品。

比如,博时基金“固收+”投资团队是由公司固定收益投资团队、权益投资团队、混合资产投资部、指数与量化投资部等投资团队的基金经理组成,并将固收+系列产品分为稳健型产品、平衡型产品等。此外,2021年,招商基金发布了固收+“瑞”品牌;而景顺长城基金在补充固收团队力量过程中,专门挖来了固收+老将,匹配权益基金经理和固收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固收+产品。

天弘基金方面介绍,天弘固收+已经形成了专业的团队分工协作机制和科学的投研体系。以专业的团队分工为例:管理固收+产品,先要研判资产配置方向,确定承担收益增强目的的股票和可转债仓位的配置比例,这方面由拥有12年宏观研究经验的基金经理姜晓丽主要负责。在此基础上,由专注股票投研的基金经理张寓负责配置股票,由擅长可转债投资的杜广负责配置可转债。此外,有着丰富企业年金管理经验的贺剑也会参与股票和可转债配置。而基础的纯债仓位,则由彭玮和整个固收团队共同完成。具体分工之下,天弘固收+团队也会密切沟通讨论,实现不同视角的交叉赋能,共同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华商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张永志表示,华商基金一贯专注主动管理,固收团队立足公司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主动管理能力,抓住股市债市投资机遇,力争为固收产品带来更多“+”的收益。与此同时,固收团队还严格把控风险管理底线,并成立了信用研究小组,为公司债券投资提供专业、独立、审慎的信用研究支持,也为力争更优异的表现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毫无疑问,大中型基金公司都试图在固收+领域分得一杯羹,同业竞争愈加激烈。那么,未来哪些基金公司将成为佼佼者?在王祎看来,固收+产品是需要管理风险的产品,因而综合实力强劲、投资经验丰富的团队,以及产品定位丰富的基金公司具备一定的优势。

上述资深业内人士则指出,在固收+方面,传统的银行、保险系公募基金公司会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因为这类公司通常有比较优秀的信评体系、风控体系,这些对信用债投资很重要。在银行、保险系基金公司内,具备较强权益投资团队的公司往往比较擅长管理固收+基金,当然,不只是银行系基金公司,只要同时具备较强的权益、固收投资能力,未来在“固收+”市场规模逐步增大的过程中,均有望占据主要的市场增量份额。

该人士预计,未来固收+类产品仍然会是行业内发展比较快的基金类型,受资管新规落地实施的影响,金融产品净值化转型、打破刚兑等成为现实,市场迫切需要相关的替代产品满足银行、信托客户的“固收增强”需求,而长期业绩(3~5年)略高于纯债基金和银行理财的固收+产品就成了满足这一需求的目标产品之一。

谈及如何选择固收+产品,他建议,应首先考察基金公司的固收类产品过往业绩、风控情况(是否有债券踩雷现象),然后在同等条件下考虑该公司的权益投资业绩及能力。

王祎则表示,投资者在投资固收+产品时,首先需明确自身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其次寻找符合定位的产品类型,减少不适当的风险。在投资之前应充分了解产品定位、投资于各类资产比例、历史投资情况。避免盲目追高,经过2021年的上涨,可转债市场估值达到历史高位,应谨慎投资可转债基金,避免追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