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力崇拜」图腾部落黄金版(图腾部落黄金版萤火虫岛)

互联网 2023-01-31 15:59:19

最近很多人在问「伟力崇拜」图腾部落黄金版(图腾部落黄金版萤火虫岛),今天神州网就「伟力崇拜」图腾部落黄金版(图腾部落黄金版萤火虫岛)展开分析。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属于典型的复合性图腾形象,其拥有鹿角、驼头、兔眼、蛇项、蜃腹、鱼鳞、鹰爪、虎掌、牛耳,反映出史前时期各图腾部落彼此攻伐融合的历史。而在龙图腾成熟之前的史前时期,各种图腾文化盛行。自新石器时代直至秦汉,熊崇拜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史记·帝王世纪》曰:“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左传·昭公七年》曰:“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礼记·月令》正义引《帝王世纪》曰:“大皞(伏羲)一号黄熊氏”;《汉书·武帝记》曰:“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黄帝、鲧、伏羲、大禹等上古时期的部落领袖,都出自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可见熊是上古时期中华民族重要的图腾之一。那么,熊图腾崇拜的原因和文化特性是什么呢?

一、熊是勇猛、无畏、伟力的兽性象征。《汉书·五行志》曰:“熊,山野之兽”,在人类社会早期,狩猎行为盛行,人类与熊的接触比较频繁。处于食物链顶端,且体型庞大、性情凶猛的熊,往往给猎人们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恐惧,带给人的印象是威力无穷,具有超自然的伟力。因此对熊崇拜往往落在熊的兽性特征方面,通过对熊的祭祀以期待获得熊的勇猛、无畏、伟力。

二、熊是不死、神使、雷神的神性象征。对熊的崇拜重要来源之一是熊冬眠的习性,《山海经·中山经·熊山》曰:“熊之穴,恒出神人,夏启而冬闭”。原始人将熊的冬眠与蝉的蝉蜕都看作“重生”,寄托着人们长生不死的期望。至汉代,熊的神圣象征更为丰富。河南新野出土东汉伏羲女娲加天熊画像砖中,一只熊在伏羲女娲二大神头顶舞蹈,形象更加突出,体现了熊在古代崇高的神性地位;沧州博物馆历史厅展出的汉代铺首衔环三熊足铜奁,三只神熊背负整个器物,象征着神熊顶天立地、贯通三界的伟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沧的雷神出行图中,三只翼虎、两只神龟拉着一辆车,车中坐熊,持鼓及鼓槌作“雷神”形象。

三、熊是驱傩避恶、镇墓守陵的巫性象征。汉代人相信死亡只是现世的结束,精神仍会在死后延续,因而特别注重对死后世界的守护。熊的形象大多出现于墓门位置,象征“幽都门神”守卫地下冥府、墓室的入口。《周礼·夏官·方相氏》曰:“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革扬盾,帅百吏而时傩,以索室殴疫”。方相氏是传说中驱疫辟邪的神灵,周礼中负责葬礼、祭祀中的驱邪活动,他们佩戴熊头面具,体现在画卷、石像中往往就是一个熊的造型。

熊崇拜源自上古人类狩猎活动中与熊的接触,熊对当时的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由狩猎社会转型至农业社会,这一背景下与雨水灌溉关系更为密切的龙逐渐登上历史舞台,而随着龙崇拜与祖先崇拜和王权的结合,曾经广泛存在的熊崇拜逐渐被农业社会的龙崇拜所替代。